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读者服务 > 好书荐读

建党节:我们一起读书

发布时间:2020年07月02日 16:57    作者:李娟    浏览:

  1921年7月,中国共产党成立,如今已走过九十九个年头。逾百年的历史中,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、新中国建设、改革开放,时代的每一次浪潮,都少不了广大党员的积极参与,争先奉献。

  本书单为您带来党统一战线的历史,了解马克思主义,聆听毛泽东、周恩来等领导人的事迹,走近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平凡而伟大的工作。

  

  一网读尽·主题书单【第71期】

  (文末扫码即可阅读内容)

  

  马克思主义认为,统一战线是一个基本战略和策略,根本问题是解决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自身团结统一和同盟军问题。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解释,统一战线就是:对内自身团结,对外广交朋友。

  马克思、恩格斯在《共产党宣言中》早就提出了“全世界无产阶级要联合起来”这一鲜明的政治口号,就是鼓励无产阶级要多交朋友,一起战斗。

  受马、恩的影响,中国共产党早在成立之初,统一战线思想就有萌芽之势。1919年,毛泽东在《湘江评论》上发文指出“较大的运动,必有较大的联合。最大的运动,必有最大的联合”,并充满信心地预言“中华民族的大联合,将较任何地域任何民族而先告成功。”如今回想过往,毛泽东的话可谓一语中的。

  

  1921年7月,中共在浙江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。大会制订了《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》,选举了以陈独秀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。这次大会明确了中共的奋斗目标,但也提出“对现有其他政党,应采取独立的政治政策”,“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联系”等观点。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阶级——工人阶级的政党,一经成立就开始集中开展工人运动。如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;在香港发动第一次工人罢工——香港海员罢工。在统一战线活动中,工人阶级一直是我们最最亲密的朋友。此外,党还积极在学生、农民、青年、妇女以及知识界等各界开展统一战线活动。由周恩来成立了最早的联合会,广泛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。1922年,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,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。和一大“关起半边门来搞革命”不同,中共二大改变了关于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联系的规定,为推动国共合作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。

  

  这本书用通俗易懂、极富感染力的方式,再现了马克思真实的个人形象和魅力,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下的积极现实意义。

  马克思十七岁时立志“为人类幸福而工作”,有人说这是马克思在唱高调,但是他却用自己的一生将“高调”变成了现实。

  

  在理论研究上,马克思有两大发现,一是剩余价值理论,一是唯物史观,为了讲清楚这个概念,马克思又提出了“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”、“生产力和生产关系”这两对新概念。这两个新概念,就像两把锋利的“手术刀”,马克思把纷繁复杂的历史解剖了个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马克思拥有非常丰富的精神世界,但是在经济上却总是拆东墙补西墙,一辈子四处流浪。马克思也是一个凡人,他曾经跟朋友抱怨过,旁人的冷漠态度让他很受伤,但他还是没有放弃。在些许嗟叹之后,他立刻重振旗鼓,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斗争之路。马克思始终相信,“面对我们的骨灰,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”。

  

   比起将其捧上神坛,让万人膜拜,毛泽东可能更希望的是我们能够真正走近他。北京大学教授韩毓海先生,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和新的切入角度,让我们能从毛泽东的人生经历出发,去真正了解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理想与追求,他的苦闷与彷徨,他的爱与恨、生与恋、满腔的热情与透彻的智慧。

  

  湖南省立图书馆的门厅里,有一幅《世界坤舆大地图》。毛泽东每天走到地图前,总要驻足良久,陷入沉思。很多年后,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毛泽东,回忆起这一情景,依然感慨万千。他说:“说来也是笑话,我读过小学、中学,也当过兵,却不曾见过世界地图,因此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。湖南省图书馆的墙壁上,挂有一张世界大地图,我每天经过那里,总是站着看一看。世界既大,人就一定特别多,这样多的人怎样过生活,难道不值得我们注意?”“从韶山冲的情形来看,那里的人大都过着痛苦的生活,不是挨饿,就是挨冻。我真怀疑,人生在世间,难道注定要过痛苦的生活吗?绝不!这种不合理的现象,是不应该永远存在的,是应该彻底推翻、彻底改造的!总有一天,世界会起变化,一切痛苦的人,都会变成快活的人,幸福的人!我因此想到,我们青年的责任真是重大,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真多,要走的道路真长。从那时候起,我就决心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,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。”

  

  作者是周恩来侄女、沈钧儒长孙媳、12岁入住中南海西花厅的周秉德女士,本书为纪念周恩来逝世40周年之作。作者以亲历者视角,详尽讲述了周、邓不为人知的生活、工作细节及高尚情操,其间有宝贵的周、邓口述和涉及颇广的真实历史事件、人物碎片,对现当代史、周邓研究均有一定价值。

  

       周秉德12岁的时候,搬进了中南海,一直在这里生活了十多年,她是周恩来总理的侄女。对她来说,生活在这片红墙里面,似乎没什么特别的,她和别的女孩子一样,嬉闹、读书、成长;似乎又是特别的,她参与了伯父伯母的生活,遇见了许多革命伟人,这段经历,是周秉德珍视一生的财富。周恩来在家族里排行第七,平时,小秉德叫他“七伯”,叫邓颖超“七妈”。在周秉德印象里,周恩来对家人的情感特别深沉,他的钱包里一直放着父亲的照片,不允许小孩子对母亲说话不尊重,而对自己的兄弟,他既是关心照顾,又似乎有些不近人情。小秉德的爸爸叫周恩寿,是周恩来总理的弟弟。周恩寿有能力,也有参加革命的经验,解放后来到北京内务部任职。本来周恩寿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职务,但是周总理亲自找了内务部的部长,说:“周同志的工作,要安排的职务尽量低,待遇尽量低,因为他是我亲弟弟。”于是,来到内务部工作的周秉德父亲,职务仍然很一般。

  

  作家简平以纪实的笔触生动而深入地描写了浙江宁波市宁海县推行“村级权利清单三十六条”过程中乡村的深刻变化,全景式呈现了中国农村乡村政治文明建设的开拓性工作。

  本书对于十九大以后建立法治中国,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,展望未来提供了优秀样本,为全面深化改革起到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。

  

  在庙岭村,简平旁听了一次村民代表会议。这次会议开得很不成功,但简平却很高兴。什么会议呢?主要是讨论一个促进文化传承、改善环境的项目,需要村民们进行表决。这是件好事,全体村民都同意建设这个项目,但在项目承包期的议题上,大家出现了分歧。有的人嫌太短,有的人嫌太长,生怕别人的声音把自己盖过了,差点吵起来。好几个村民还进行了场外求助,他们拿着手机向别人咨询,“喂喂,方案是这样的,你听听怎么样……”“你们村里当初是怎么搞的,快跟我说说……”

       会议室里一片嘈杂,局面显然失控了,有人想让大伙儿安静一下,但声音刚喊出来就被淹没了。几个村民代表很不高兴,跺跺脚走了,接着,又有更多人走了。村民代表会议不欢而散。虽然这次会议没讨论出什么结果,作者还目睹了村民代表们互相争执,甚至拂袖而去的场面。但这正是《三十六条》赋予村民们的权利:他们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意见,更有权利拒绝提案。这不正是“人民当家作主”的一种表现吗?

  “我因此想到,我们青年的责任真是重大,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真多,要走的道路真长。从那时候起,我就决心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,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。”

  —— 《伟大也要有人懂:一起来读毛泽东》

  

  

   微信扫码进入济源市图书馆数字阅读平台

  点击【首页】-【主题书单】即可阅读本期内容

  

  ★不忘初心 | 砥砺前行★

打印本页 关闭

电话:0391-6610967 豫ICP备11007415号-1

图书馆微信

图书馆微博

您是第位访客
中科汇联承办,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,portal门户,舆情监测,搜索引擎,政府门户,信息公开,电子政务